C
联系我们
寒风凛冽的1947年初,华东野战军第一师第三旅第七团正在鲁南一带与敌军展开激战。突然,黑夜中传来一阵令人胆寒的轰鸣声,五辆庞然大物携着刺眼的灯光向阵地碾压而来。这是七团战士们平生第一次遇到这一种的铁甲怪兽,无经验,没有装备,连最基本的反坦克武器都没有。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参谋长的一声吼叫,却让整个战场形势为之一变。是怎样的智慧让他能在这样的绝境中找到制胜之道?又是怎样的勇气让战士们能够赤手空拳对抗钢铁巨兽?
世人皆知华东野战军战功赫赫,却不知他们在对付敌军坦克时也曾历经艰辛。1947年的鲁南战场上,发生了一场令人难忘的遭遇战,这一仗不仅创造了以步兵对抗机械化部队的战例,更为日后解放战争中对付敌军坦克积累了宝贵经验。
那是1947年1月2日清晨,华东野战军第一师第三旅第七团刚刚完成战前准备,准备向鲁南吴家庄发起进攻。这个驻守在吴家庄的敌军,可不是一般的部队,而是军中赫赫有名的"金刚钻"第二十六师。这支部队不仅装备精良,更有五辆美式坦克作为王牌武器。
七团的老兵们还记得,团长在战前会议上特意提到过这支敌军的特点。"金刚钻"不仅以战力著称,更因其善于利用地形地势而闻名。吴家庄位于黄土平原腹地,四周开阔平坦,最适合机械化部队发挥优势。
当七团战士们初次推进到阵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暗暗吃惊。敌军的防御工事层层设防:最外一圈是交错的鹿砦,接着是令人生畏的滚筒式铁丝网,内层又是一道严密的鹿砦。不仅如此,敌人还在防御工事之间铺满了麦秸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更令人头疼的是,吴家庄的民房都是用坚固的石块砌成,每一面墙都布满了精心设计的射击孔。这些石头墙壁不仅仅可以抵御普通子弹的穿透,更是天然的掩体工事。
老班长李德山回忆说,当时七团的武器装备十分简陋,连最基本的反坦克武器都没有配备。团里的老兵们只是从前辈口中听说过,坦克最怕火攻,但具体该怎么样应对,却无人知晓。
就在七团战士们摸索着向前推进时,突然传来一阵令人心悸的轰鸣。只见吴家庄方向,五辆美式坦克正隆隆驶来,坦克上的探照灯如同恶魔的眼睛,将整个战场照得通明。坦克炮塔上的机枪不断喷射着曳光弹,红绿相间的弹道在夜空中织成了一张可怕的火网。
这是七团战士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面对敌军坦克。当时负责警戒的战士回忆说,那坦克履带碾压地面的声音,就像是一头钢铁巨兽在咆哮。坦克所到之处,原本坚实的战壕被碾成了平地,连两人合抱粗的树木都被轻易碾断。
在坦克的轰鸣声中,七团指挥部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特务营营长王朝顺,这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在带领部队冲锋时壮烈牺牲。王营长生前曾参与过多次重大战役,在部队中享有极高威望,他的牺牲无疑给七团带来了沉重打击。
特务营是七团的尖刀部队,配备了团里最精锐的战士。但在这次战斗中,面对敌军的立体防御体系,即使是这支精锐之师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务连在发起第一波进攻时,就被敌军的交叉火力压制在了开阔地带,伤亡惨重。
紧随其后的四连、五连、六连也相继发起冲锋。这三个连队采用了梯次推进的战术,试图从不同方向突破敌军防线。然而,敌军的防御工事布置极为巧妙,三个连队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都会陷入敌人预先设置的火力网中。
一位参与战斗的老兵回忆说,当时敌军在防御工事中间铺设的麦秸草成为了一大杀器。战士们在冲锋时,不得不踩着这些麦秸草前进。但麦秸草发出的响动会立即暴露位置,招来敌军密集的火力打击。
更为棘手的是,敌军的坦克采取了游击战术。五辆坦克并不固守阵地,而是不断在战场上机动,对我军的突击部队进行反复冲击。坦克履带碾过之处,战壕被夷为平地,掩体形同虚设。
在这种情况下,七团的传统战术完全失去了效果。此前七团常用的突击战术是,由尖刀分队率先突破敌军防线一点,然后主力部队从缺口处蜂拥而入。但面对有坦克支援的敌军,这种战术反而让突击部队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团指挥所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第四次进攻的报告传来时,指挥部当即下达了暂停进攻的命令。团长立即召集各营的军政干部,准备在团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新的进攻方案。
就在各营干部陆续抵达团部时,村子里突然响起了一连串的炮弹爆炸声。一名通信员飞奔前来报告:敌人的坦克已经突破了我军的外围防线,正在向团指挥所的方向推进。
在场的指战员立即冲出庄外察看情况。只见吴庄西北方向,五辆坦克呈扇形展开,坦克上的探照灯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坦克炮塔上的机枪不断扫射,曳光弹在夜空中划出道道火线,直指团部所在的位置。敌军这是要一举摧毁七团的指挥系统。
在这危急关头,团指挥所临时转移到了一处低洼地带。各营干部就地散开,但仍在团部周围徘徊,等待着新的作战部署。此时的七团,正面临着建军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就在团指挥所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刻,参谋长张守信站了出来。这位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以机智闻名的老参谋,此时突然站到一处高地上,对着四周的战士们大声喊道:"有种的人就站出来!"
这一声吼叫在战场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本散布在各处的战士们纷纷围拢过来。张参谋长当即组织起了一支临时突击队,由三十名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兵组成。这些老兵大多参加过抗日战争,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张参谋长很快制定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他将突击队员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六人,专门对付一辆坦克。每个小组都配备了事先准备的汽油瓶和土制炸药包。这些武器虽然简陋,但只要使用得当,就能发挥出巨大威力。
突击队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战术。每个小组中,两名战士负责吸引坦克火力,两名战士负责抛掷汽油瓶,另外两名战士则携带炸药包,伺机靠近坦克。这种战术充分的利用了夜色的掩护,也避免了正面硬拼。
当时的情况异常危急。敌军的五辆坦克已经推进到距离团部不足三百米的地方,坦克炮不断向团部方向轰击。就在这时,突击队开始了行动。第一小组的战士们率先出击,他们借着地形的掩护,悄悄接近了最前方的一辆坦克。
突击队员采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们找来一些稻草,用绳子捆成一捆一捆的,然后借着黑暗悄悄靠近坦克。当敌军的坦克碾过这些稻草时,发出的响声会掩盖突击队员的脚步声。
第一个小组的行动获得了成功。两名负责吸引火力的战士突然从不同方向向坦克投掷石块,吸引了坦克机枪手的注意力。趁此机会,另外两名战士迅速接近坦克,将汽油瓶准确地投掷到坦克的发动机舱和履带处。最后两名携带炸药包的战士也找准时机,将炸药包塞进了坦克的履带中间。
一声巨响过后,这辆坦克的履带被炸断,坦克失去了机动能力,成了一个固定靶子。其他四个小组见状,也纷纷采用相同的战术。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战场上不断传来爆炸声。五辆坦克先后被突击队员们用这种方法制服。
当时负责警戒的战士回忆说,那场面十分壮观。被击中的坦克先是冒出滚滚浓烟,继而爆发出剧烈的火光。坦克里的敌军士兵纷纷弃车而逃,但大多被埋伏在周围的战士们当场擒获。整个行动从开始到结束,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这次成功的突击行动不仅挽救了团部的危机,更重要的是为七团积累了宝贵的反坦克经验。张参谋长在战后总结时说,对付坦克关键不在于武器的精良,而在于战术的灵活运用。这场战斗也证明了,即使是装备简陋的步兵,只要战术运用得当,一样能战胜强大的机械化部队。
在成功击毁敌军坦克后,七团的战斗并未结束。吴庄内部的敌军依然据守在坚固的石头房屋中,这一些房屋经过特殊加固,成为了一个个微型堡垒。每个房屋的墙壁上都开有射击孔,形成了严密的交叉火力网。
团长立即调整了作战方案。他命令工兵连配合突击队,采用"蚂蚁搬家"的战术,逐屋逐户地清剿敌军。这种战术要求战士们首先攻占一座房屋,然后利用这座房屋作为掩护,向下一个目标发起进攻。
工兵连的战士们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携带着简易爆破工具,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靠近敌军据守的房屋。工兵们先用撬棍在石墙根部凿出一个小洞,然后将炸药包塞入其中。这种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显著。
一位参与战斗的工兵班长回忆说,当时最难的是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下接近房屋。工兵们必须借助各种掩体,有时甚至要爬行前进。为减少暴露目标,每个工兵小组只能携带数量有限的炸药包,这就要求他们必精确计算爆破点的位置。
突击队则采取了配合战术。当工兵在安装炸药包时,突击队员会从不同方向向敌军射击,吸引火力。一旦炸药包引爆,突击队员就会立即冲入房屋,展开近距离战斗。这种战术虽然推进缓慢,但极大地减少了伤亡。
战斗中出现了许多感人的场景。有一次,一个工兵小组在安放炸药包时被敌军发现,陷入了危险境地。眼看工兵们就要暴露在敌军火力之下,突击队的战士们立即组织了一次佯攻,成功地把敌军的注意力吸引到另一个方向。
到了凌晨时分,七团已经控制了吴庄三分之一的区域。此时,团长注意到敌军的火力开始减弱,判断敌军可能已出现了弹药不足的情况。他当即下令加大攻势,争取在天亮前全面控制吴庄。
战士们开始加快进攻节奏。工兵连不再局限于单点爆破,而是采用了多点同时爆破的方式。在一声令下,数个房屋同时发生爆炸,造成了极大的声光效果。这种战术不仅打乱了敌军的防御部署,还极大地动摇了敌军的士气。
天快亮时,七团已经控制了吴庄大部分地区。最后的战斗发生在村子东南角的一座碉堡前。这座碉堡是敌军的最后据点,里面储存着大量弹药。工兵们采用了特殊的爆破方案,在碉堡四周同时引爆了多个炸药包。巨大的爆炸声过后,碉堡成功被攻破。
战斗结束时,整个吴庄已经面目全非。石头房屋上布满了弹痕,街道上堆满了砖石瓦砾。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七团取得的重大胜利。这次战斗不仅歼灭了"金刚钻"师的一个加强营,还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为后续作战提供了重要保障。
吴庄战役结束后,战场上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生在村口的一幕。当战士们打扫战场时,在一处被炸毁的坦克残骸旁,发现了一个装满文件的皮箱。这个皮箱属于敌军团部的一名参谋,里面不仅有详细的作战计划,还有一份完整的"金刚钻"师的编制表。
这份意外的收获为七团提供了重要的情报。通过这一些文件,七团首次完整地了解到了"金刚钻"师的真实实力。原来这支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采用了特殊的战术训练体系。每个营都配备有专门的坦克协同作战小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可以如此熟练地运用坦克支援步兵作战。
在吴庄的废墟中,战士们还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地下工事。这是一个完整的地下指挥所,建在村子中央的一座大院下面。地下指挥所分为三层,每层都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和供电设备。最下面一层甚至还建有一个小型军械库,里面储存着充足的弹药和粮食。
这个地下指挥所的建造极为精密。工兵连的技术员检查后发现,整个地下工事的支撑结构采用了特殊的钢筋混凝土,能够抵抗重型炮弹的轰击。指挥所的入口处还设置了多重防护门,每道门都用特殊钢材制成,厚度超过常规装甲门数倍。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清理战场时,战士们在村子东边的一口枯井中发现了一好的电台。这台电台是美式设备,性能优越,通讯距离可达数百公里。经过技术人员检查,这台电台仍旧能正常使用。这说明敌军在战败后,仍然试图保存一部分重要装备。
在村北的一处民房内,战士们还找到了一份特殊的训练手册。这本手册详细记录了"金刚钻"师的特种作战技术,包括夜间作战、巷战、反坦克战等专门科目。手册中还附有大量插图,说明敌军在战术训练上下了很大功夫。
战后统计显示,仅在吴庄一战,七团就缴获了各类两百余支,机枪二十多挺,迫击炮六门,以及大量的通讯器材和军用物资。其中最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一批美制夜视设备,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装备。
在整理战利品时,战士们还在一个弹药箱底下发现了一本笔记本。这本笔记本属于敌军一名连长,里面详细记录了该部队近期的作战行动。通过这一些记录,七团获知了敌军的活动规律和战术特点,为后续作战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后一个发现是在村子西边的一个地窖里。战士们在那里找到了一批伪装成农具的武器零件。这些零件经过特殊处理,表面涂有防锈漆,并用油纸仔细包裹。这表明敌军在战前就为可能的失败做了准备,打算在这里建立秘密武器库。
这些战场发现不仅体现了敌军的战术水平和装备质量,也反映出他们在战前进行了周密的准备。通过这一些物证,七团对敌军的作战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经验对后续作战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就是人间不公!731部队细菌战犯逃回日本后,很多人在医院、学校等公立机构担任要职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美国中央司令部21日晚发表声明称,一架美军F/A-18战斗机当天在红海上空被一艘美军巡洋舰错误击落,机上2人弹射逃生。声明称,上述战斗机从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当时正在红海上空飞行。美国“葛底斯堡”号导弹巡洋舰错误地向其开火并击中目标。
人民网潜江12月28日电 冬日寒风起,龙虾鲜美到。12月28日,在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湖耕农业虾稻养殖基地,一只只冬虾,色泽鲜亮、活力十足。“你看,这虾个头大,壳的软硬刚刚好,肉质饱满,肯定好吃。”养殖户黄立强随手拎起一只刚刚捕捞上的小龙虾,乐呵呵地展示,“冬季也能有虾卖了。
27日上午,由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举行。首舰命名为“中国人民海军四川舰”。此前,我国首型075两栖攻击舰已经列装人民海军,新型号076型两栖攻击舰与之相比有什么新本领?
陕西志丹一采油厂发生原油泄漏事故 环保局:河道及路面已清理完毕,责任人被控制
12月26日,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义正镇寨子洼村发生一起原油泄漏事故,当地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相关短视频。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视频中的原油已经冲到地面,部分甚至流到河流里,黑色的原油大面积冲击在道路上,绵延几十米。
来源:法治日报 12月17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发布政策,鼓励实行“现房销售”,逐步推进“取消公摊”。 此前的12月12日,湖南省衡阳市亦发文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 一周之内,两地先后官宣“取消公摊”,引发网友点赞关注、广泛热议。
现年59岁的天王郭富城,今日在台湾小巨蛋连开3场世界巡回演唱会,此次是他阔别5年后再度登上小巨蛋的表演,不但吸引了3万多粉丝去捧场,也有不少明星现身,现场座无虚席,热闹非凡,因为一票难求,好多粉丝都表示能够近距离目睹天王风采感到特别兴奋。